百姓心中的一面旗幟——記晴隆栗樹村黨支書何庭幫
亮點黔西南訊 在黔西南州晴隆縣紫馬鄉(xiāng)栗樹村只要提到村黨總書記何庭幫,沒有一個不樹起大拇指,在全村沒有一個不對他贊揚有加,在老百姓的心里他是一個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是一個促進全村和諧的“和事老”。在組織的眼里,他是一位赤膽忠心的“好兒女”;全意為群眾服務的“好黨員”,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頌歌,用真誠和汗水為當?shù)馗刹、群眾樹立了好榜樣?/span>
夯實基礎強堡壘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改變全村貧困落后的面貌,必須加強領導班子的建設,培養(yǎng)一批思想好、能力強的干部隊伍作為組織保障,才能充分發(fā)揮村支“兩委”的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隊伍的先鋒模范作用,才能將群眾的心和組織的“心”連起來。作為村黨總支書記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也深知“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黨員看支部”這句話的份量,上任后,他結合班子換屆工作,從班子建設入手,先后調整村干部5名,并向鄉(xiāng)黨委推薦使用了一批年富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干部進村“兩委”班子。同時,將全村黨員發(fā)展工作和村干部隊伍相結合,把致富能力強、對群眾熱情、在群眾中評價較高的人作為后備干部進行重點培養(yǎng),讓他們將來成為全村經濟發(fā)展的“主力軍”,為全村社會經濟的長促發(fā)展注入無限動力。目前,全村黨總支共有黨員62名,預備黨員4名,后備干部6名。
優(yōu)化產業(yè)促增收
何庭幫自任村總支書以來,緊緊圍繞“調結構、育產業(yè)、帶民富、促和諧”這一發(fā)展思路,堅持把發(fā)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各項工作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積極調整產業(yè)結構,由原來的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化、專業(yè)化、技術化生產轉變,結合本村實際,搶抓機遇,積極引導全村群眾發(fā)展種草養(yǎng)羊、烤煙、黑桃、板栗等產業(yè)為全村經濟發(fā)展的主導產業(yè)。“群眾富不富,首先看干部”,在黨總支書何庭幫的引導下,全村共發(fā)養(yǎng)羊戶96戶,烤煙320畝,板栗500畝等特色產業(yè),形成了全村畜、林、禽三位一體發(fā)展模式。每年為全村增收200余萬元,農民純收入達3600元。培養(yǎng)出吳祥英、郭祖云、黃榮興等12戶專業(yè)種養(yǎng)殖戶、20余戶致富能手。此外,何庭幫每年還組織在外務工返鄉(xiāng)人員召開座談會,聽取和征求他們對本村經濟發(fā)展的意見或建議,并鼓勵外出創(chuàng)業(yè)有為人員回鄉(xiāng)投資建設,回報家鄉(xiāng)。
心系群眾贏民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村民反映的問題和要求,不論大小,只要政策允許,他都盡心盡責地去解決。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時時刻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村里張顯惠、劉富凱等6位孤寡老人由于行動不便,二代身份證遲遲沒有辦理,何庭幫借“流動警務室”的機會,請紫馬鎮(zhèn)派出的工作人員到其家中為他們照相辦理了二代身份證。每到春耕生產或農閑季節(jié),他都會走村串戶,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中難點、熱點問題,被群眾稱為“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民”的好干部。其中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通組道路的硬化問題,由于栗樹村泥土粘稠,雨季泥稀路滑,村民行走困難,可謂“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何庭幫結合“一事一議”的實施,全村14組中有13個的通組公路得到硬化,硬化率達93%。爭取人畜飲水工程項目資金189萬,修建水窖210口,解決了14個組2200余人飲水困難問題。協(xié)調36萬元資金修建2條排洪溝渠,全長960米。為了解決通組公路、飲水困難等問題,他跑前忙后,忙得連家里種的大棚蔬菜都幾乎荒蕪了,更沒有時間照顧家里,家人沒少埋怨,但他總是這樣回答“既然百姓信任我,我就要為百姓做點實事。”他在職這些年,兢兢業(yè)業(yè),克已奉公,雖然他是一個普通的村干部,但他為群眾流的汗水不少。他不僅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路人”;更是群眾的“貼心人”。他用自己的真心、熱心、誠心和忠心詮釋著基層黨支部書記的重任和職責。
化解糾紛構和諧
栗樹村片大人多,上傳下達比較不便,矛盾層出不窮。對待每一個村民的反映問題,他都認真解決。面對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及時有效地處理,把不穩(wěn)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2012年9月26日,村民劉超由于酒醉后打傷了本村村民易應品,事后易應品要求劉超賠償3000元的醫(yī)藥費,但遭到拒絕,兩人鬧得不可開交,何庭幫知道后,連續(xù)做了兩個晚上了思想工作,最終以村里補貼易應品160元的誤工費,并要求兩人寫了和解保證書,矛盾才得以解決。何庭幫將這一事件在村里作為典型事例在全村進行宣傳教育,全村村民看到村干部盡心在為自己、幫自己,心平了、氣順了、意見也少了,對村干部和黨員的滿意度也提高了。何庭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在群眾心中樹立了一面鮮活的旗幟。(何強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