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1米!納晴高速牂牁江大橋主塔封頂
12月31日,由貴州公路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納晴15標牂牁江大橋5號主塔順利封頂,標志著大橋將全面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5號主塔鳥瞰
牂牁江大橋為主跨1080m的雙塔單跨簡支鋼桁梁懸索橋,橋跨布置為:4x40米(裝配式T梁)+1080米(鋼桁梁懸索橋)+8x60米(鋼—混組合梁)+3x40米(預應力砼現澆箱梁),橋梁全長1849米;其中晴隆岸5#主塔高248.1米,相當于88層樓高。
5號主塔混凝土澆筑施工
大橋建設過程中,面臨技術、環(huán)保、安全等諸多考驗:一是施工區(qū)位于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范圍內,毗鄰光照湖水庫,生態(tài)環(huán)保要求極高;二是主塔高248.1米,設計為C50強度混凝土標準,需解決高墩施工、高性能混凝土雙重阻礙和泵送混凝土及高空施工安全防護雙重困難;三是承臺單次混凝土澆筑方量達5192.6方,且強度標準為C40,溫度及水化熱控制均是極大挑戰(zhàn);四是主塔下橫梁凈空101.5米、跨度31.6米、高9米,重達4075噸,超大跨徑支架搭設成為最關鍵的施工技術難題。
牂牁江大橋遠眺
牂牁江大橋晴隆岸施工正酣
面對以上重重難關,項目建設團隊圍繞生產目標任務,以黨員責任分區(qū)為抓手,成立青年突擊隊,強化施工組織,增加人員、材料及機械設備投入,采取五加二、白加黑24小時作業(yè)模式攻堅前行。通過300多天艱苦奮戰(zhàn),5號主塔順利實現按期封頂的目標節(jié)點,為大橋后續(xù)施工及納晴高速如期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合影留念
為圓滿完成施工重任,項目建設者積極探索,成功攻克索塔施工技術難題,形成了汽車吊出渣工藝技術、群樁標準化預埋管線施工技術、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智能溫控技術、高墩混凝土泵送控制技術、索塔橫隔板預制板支架施工技術、索塔臨時橫撐整體安拆施工技術、塔吊運行可視化安全監(jiān)管技術、索塔線型控制技術、2m×4m特制新型貝雷片研制工藝技術等20余項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進一步提升了橋梁施工核心競爭力。
媒體記者深入牂牁江大橋施工現場采訪
來源: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第六工程公司 文/圖:鄒飄 伍熙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