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在黔西南州視察工作(圖)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張梅穎在我州視察工作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張梅穎率全國政協視察團,在省、州領導的陪同下,到興義中學調研。記者 邢貴龍攝
全國政協視察團在興義則戎中學調研。記者 邢貴龍攝

全國政協視察團在興義坪東四小調研。記者 邢貴龍攝
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喜迎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的關鍵時刻,9月20日至2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張梅穎率全國政協視察團來到我州視察指導工作。
20日下午,我州在興義召開匯報會,向全國政協視察團匯報工作。
全國政協常委、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劉光復,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原黨組副書記、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委主任齊讓,教育部原部長助理、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理事長楊周復,全國政協常委、山東省參事、濟南大學原副校長張承芬,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和平,全國政協委員、中共黔西南州委副書記張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國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原黨委書記、院長姚乃禮,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體育學院副院長謝軍,全國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實驗室與裝備處處長、博士生導師藍閩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國務院參事蔡克勤,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民盟貴州省委副主委、貴州大學副校長金道超,全國政協辦公廳聯絡局局長楊利群等出席會議;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念魯,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田祖蔭,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王蓉等特邀出席會議。
省政協副主席孔令中,省政協秘書長李月成,省政協科技教育委員會主任何文江,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國家督學皮俊林等出席會議。
州委書記陳鳴明,州委副書記、州長龍長春,州人大常委會主任賀登祥,州政協主席龍剛,州委常委、州委組織部部長杜丹,州委常委、興義軍分區(qū)政委康新平,州委常委、副州長劉建明、周登濤,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李景輝,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陳國芳,州政府副州長曾孔祥,州政協副主席王弘宇,州政協副主席、民盟主委廖星,州政協副主席王立輝,州政協副主席、州政協秘書長唐正禧,興義民族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邵安民,黔西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院長姜紫勤,州政府秘書長方先紅等出席會議。
龍長春主持會議。
陳鳴明代表州委、州政府向全國政協視察團一行介紹了黔西南的基本州情及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及財政性教育經費使用情況,并匯報了請求幫助解決的主要事宜。
在認真聽取匯報后,張梅穎對我州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她稱贊美麗的黔西南是“城外青山山外城”,氣候、地理環(huán)境非常好。她說,黔西南這幾年變化很大,特別是教育,過去因為基礎很差,發(fā)展較慢,但近年來黔西南教育事業(yè)的進步,令人驚奇。黔西南在抓教育上有亮點,值得我們學習。在過去國家對教育投入不足的情況下,黔西南發(fā)展教育的內在需求強烈,從而變壓力為動力,在抓好制度建設、統籌教育經費投入、構建教育公平的政策體系和物質基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為一個貧困地區(qū),去年教育投入占GDP比重達到7.69%,近三年省下達黔西南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2.59億元中有1.31億元用于教育,“兩基”攻堅期間,籌措資金8億多元用于“兩基”基礎設施建設,為構建教育的公平體系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弘揚貴州精神抓教育方面重點突出,按照省的要求在4+2工程實施上取得了突破,著重開展了義務教育寄宿工程,重視高中階段教育的“瓶頸”,較好地落實了農村義務教育營養(yǎng)改善計劃,基本實現了“校校有食堂、人人有午餐吃”的目標。認真落實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兩為主”規(guī)定,堅持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教育資金監(jiān)查到位,工作非常值得肯定。
張梅穎指出,當前,教育工作存在三個問題。一是投入問題。政府財政性教育投入的方向和結構不夠合理,“四個傾斜”政策執(zhí)行不到位,教育投資不均衡,經費不足與艱辛辦學兩種情況并存。二是社會資金利用不合理。各地區(qū)教育經費投入與產出率差別大,教學質量不高,和社會脫節(jié),造成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難。三是教育體制改革落后于經濟體制改革。張梅穎強調,要深刻反思我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體制問題。由于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多年來依靠縣鄉(xiāng)財政,導致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和辦學標準取決于地方財政,而全國各地區(qū)縣鄉(xiāng)財力懸殊大,導致各地區(qū)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差異化,造成全國義務教育發(fā)展不均衡,要積極探索,著力解決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夠合理的問題。要杜絕應試教育,避免出現提高教育資源配置、集中優(yōu)勢打造重點學校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問題。要理清教育理念;A教育首先要正本清源,樹立按教育規(guī)律科學發(fā)展教育的理念。
張梅穎指出,基礎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質、習慣,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教育就是要營造人人感到平等,人人感到成功,人人都有貢獻的輿論氛圍和環(huán)境。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首先要建立完善多元化,以能力為評價核心的人力資源市場。要改變政府教育的政績觀,建立相關的評價制度、考核獎懲制度,改進評價的內容、方法、標準,形成知識與能力并重,科學、多元的評價體系。
她強調,在教育改革中,再也不能繼續(xù)進行高分低能的培養(yǎng)方式,要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多元的教育,都能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讓他們感到,只要努力,就有貢獻,就是人才,真正實現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大力發(fā)展民辦教育,將包括基礎教育在內的教育向社會、向民間開放,解決政府經費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應該拿出一些具備投資價值的學校,供民間資本投資辦學,讓政府有限的財力更好地投入到薄弱的學校中去。在政策上,要對民辦教育加大投入,除了出資方不同,其他的辦學教育應當一視同仁,公辦教育和民間教育應該雙輪驅動,我們國家的教育才會有一個生動活潑、蒸蒸日上、人才輩出的形勢。要在未來教改中多管齊下,政府要完善社會經濟政策,改革體制機制;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負起因材施教的責任;學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造每個學生都能因材施教的環(huán)境;媒體要負起正確引導的責任;學生要學思結合、手腦并用,這樣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有希望。
視察期間,張梅穎一行在出席匯報會的部分省、州領導及州委常委、興義市委書記桑維亮等的陪同下,先后到興義四小、興義坪東小學、興義職中、興義中學、則戎中學、萬峰林景區(qū)、馬嶺河峽谷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
在興義四小,張梅穎一行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孩子們跳的校園集體舞,看了孩子們的繪畫、書法、手抄報等作品,六年級韋志洋同學現場書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書法送給了敬愛的張奶奶。
張梅穎十分關注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入學問題,在興義坪東小學,她對該校建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檔案,開辟第二課堂等做法給予了肯定,并建議興義市減免或優(yōu)惠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每學期60元的服務性收費,陳鳴明當即要求桑維亮給予落實,并要求一同考察的教育部有關領導為學校解決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在興義職中,張梅穎說,職業(yè)教育是培養(yǎng)實用為主的人才教育,優(yōu)勢是適應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直接創(chuàng)造財富。中國教育要以智取勝,要創(chuàng)造人才,要從職業(yè)教育中受益。要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培養(yǎng)一個人,就業(yè)一個人。
張梅穎非常關心農村孩子入學、就學的問題,在興義中學,她走進正在上課的高一(1)班,動情地對同學們說,今天聽到校長介紹,我們學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我非常高興。中國發(fā)展到現在,農民兄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每到一個地方我都非常關心農民的孩子能不能到學校里來上學,能不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樣享受同樣的藍天,關心農村孩子能不能同城市孩子一樣享有平等的教育。她希望學校因材施教,讓孩子們在高中學習階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動手能力。勉勵孩子們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規(guī)劃,自己喜歡什么就發(fā)展什么,今后不管做哪一行都要對社會主義建設有貢獻。
在則戎中學,張梅穎對興義市重視校點布局調整,建立農村寄宿制學校,最大化地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有效促進農村教育均衡和諧發(fā)展給予肯定。
在風景如畫的萬峰林街道辦,張梅穎走進納灰村,來到布依族村民岑繼興家,了解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在岑繼興家的小院里,張梅穎與他的家人圍桌而坐,話起了家常。當了解到在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如今的納灰村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民們的生產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萬峰林也變得越來越美麗,世界各地來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岑繼興等村民辦的“農家樂”生意十分火爆后,張梅穎十分高興,她叮囑岑繼興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日子過得更好。
全國政協視察團興義市萬峰林街道辦納灰村岑繼興家,與他家人親切交談。記者 邢貴龍攝
了解黔西南更多資訊,盡在亮點黔西南網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閱讀。
